聯系我們

浙江零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:0571-82505488 82510688
傳真:0571-82505483
手機:13806508688
地址:杭州蕭山瓜瀝靖一村(臨港工業功能區)
科研力量薄弱成節能減排頑疾
發布時間:2013.12.12 新聞來源:網絡轉載 瀏覽次數:
“盡管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,但節能減排工作并非都一帆風順?!鄙綎|德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會江在接受《紡織服裝周刊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雖然近年來為了鼓勵企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,國家和行業協會在政策和資金方面都給予了企業較大的支持,但對于一些老牌的國有紡織企業來說,仍是倍感壓力。
李會江進一步介紹說,勞動力密集、生產成本增加、行業門檻較低以致形成生產供大于求的現狀,使得很多企業變成了微利、甚至是負利企業。加之企業自身經營多年來逐漸累加的養老、醫療、信貸等隱性生產成本要素,更加重了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負擔。因此,對于像德棉集團這樣的老牌大型國有企業來說,最大的壓力還是引進大型節能生產設備時的資金壓力。但實際上,企業在節能減排上面的困境,更多的是來自科研技術上的薄弱。
海興材料總經理張連京就表示,在節能降耗上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還無法找到最優方案,特別是對新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上,企業還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和資金保障。
目前,行業內相當一部分企業都有節能減排的意識,也認識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節能減排密不可分,但事實上并非每一個企業都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節能減排工作中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暉就表示,紡織服裝行業90%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,因此資金和技術是制約這部分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最為關鍵的因素?!百Y金決定了企業是否有錢、有能力去做一些環保項目,這里面包括成本的考慮等?!?/span>
調查中發現,在節能減排的困難中,有57%的企業認為自身科研力量薄弱,缺乏新技術,以至于節能減排的措施停滯不前;30%的企業認為資金緊張,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實行節能減排工作;13%的企業認為公司領導主觀意識不到位,未能將節能減排的政策提上議事日程。
通過對紡織服裝企業的調查,目前企業在節能減排中存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:
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,節能減排積極性不高。在節能減排方面,一些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,執行標準的積極性不高,尤其是分散在工業園區外的小企業,由于環保意識薄弱,環保設施不健全,以及污水處理設施使用不正常,偷排現象屢禁不止。
管理機制粗放,節能減排措施不到位。一些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老化,排水不能做到穩定達標。有的企業生產規模擴大,污水量大幅增加,而污水處理設施沒有配套跟進,廢水不能得到有效處理。其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必要的自我約束性管理機制,水電汽油煤、染化料、廢水廢氣廢熱廢料等的供應、利用、排放、回收、處置方法粗放;在基礎計量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少,不利于節能減排的監管和實施。
節能減排研發投入不足,缺少關鍵技術支撐。印染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%左右,對節能節水關鍵技術和工藝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,尤其是小型民營企業,盲目追求近期利益,忽視甚至無視環境保護。另一方面,國產技術裝備落后,而引進的節能節水設備價格是國內同類設備的1~3倍,使大部分企業難以承受,因此在技術設備支撐上面臨著困難。
產品結構、生產加工模式不合理,資源、能源浪費嚴重。我國部分紡織印染行業以生產中低檔產品為主,為降低成本,所用纖維(主要指棉、毛、麻、絲)品質較低、含雜量高;此外,使用的染化料質量和印染用水水質差,工藝水平落后都增加了印染企業的能耗和水耗。
環保法規不健全,監督機制不完善。由于區域經濟的差別,各地區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扶持力度和監督管理不平衡。在管理嚴格的地區,一些不能達標的企業有加速向其他省份轉移的趨勢,造成能耗、水耗、污染的轉移,加大了整體治理難度。(紡織服裝周刊)
上一篇:紡織企業節能減排的先進做法
下一篇:朱宏任:全力推進紡織業創新升級